简单生活
-
不想糊里糊涂,所以整理了一下思路。因为财年关系,最近很多朋友私下在讨论薪水、年终奖、加薪、option。窃以为这是一件很让人沮丧、且没必要的事情。
1. 了解薪水待遇的大趋势是有必要的
对于很多人,工资通常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,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品质。所以对各个公司的薪水体系有个大致的了解,知道怎样的努力会获得怎样的回报,是很有必要的。
到网上稍加搜索,几家大公司(例如BAT)各个主要层级的薪水待遇都能查到大概的区间,和商品价格一样,薪水高低通常是“个人价值”和“供求关系”的综合反映,通过了解薪水的概要信息,可以让你知道,什么类型的人才、技术是公司比较需要的。如果你在对应层级,偏差太大,那可能需要仔细想想为什么。
2. 薪资HR的职责
让薪资和个人贡献成正比,相信这也是很多薪资HR的一个目标(应该是这样吧?)。这一点需要成为整体趋势,要让绝大多数人知道就是这样的。
3. 打听薪水
很多公司都是“明文”规定同事之间严禁打听薪水的。不过根据观察,朋友直接通常还是会互相打听。极端一点来说,打听之后就两种心态:“啊!竟然比我工资高!! 凭什么!!! 郁闷!!!!”;“啊!他也就值那么多吧!!”(是的,跟开车差不多)。除非你Top1,否则总有几个人,职位、水平差不多,但工资比你高的,遇到这种情况,多半是要郁闷很久的,关键是郁闷归郁闷,你什么也改变不了。
“郁闷”可能导致“消极懈怠”,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,再进一步导致糟糕“公司业绩”,最后,再导致“薪水下降”,再继续“郁闷”。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恶性循环。
在知道行业大致薪资的情况下,打听到具体某个人的薪水,除了满足了“好奇心”,还有什么好处吗?(评论回复一下呗) 我感觉是没有的。
4. 好奇心
虽然,都明知打听之后,得知”别人”比自己高,只会很郁闷,而且会郁闷很长时间,或者四处抱怨。其他什么都改变不了。但是还是忍不住,这大概是“好奇心”在作怪吧,这里建议,还是把好奇心放到别的地方去吧,放到你的工作中,或者放到别的兴趣爱好上。
5. 朋友之间打听薪水
一般,能够成为朋友,都是在某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相同的“兴趣爱好”,工资多一点、少一点都完全不会影响这些“兴趣爱好”,所以知道对方薪水不会增强“友谊”(如果成年人的世界还有友谊的话)。相反,知道彼此薪水后反而会有意无意给对方打上标签,这很不好。
打听薪水,两个人总有一个人偏低的,如果是朋友,何必要让一个人郁闷呢。有人说,共享秘密会增加感情,那让我们共享一些别的秘密吧。
6. 小结
基于这些思考,“打听薪水”通常是没有什么收益,坏情绪却很多。所以,给自己定下规矩:不再打听朋友们的薪水,也不再回答朋友的此类问题。
真正的朋友,也就不要再打听对方的薪水了。我们可以谈谈别的,比如其他人的薪水…
-
在杭州工作
·
从那次Z9来杭州,快四年了,最近有两个老同学都问我杭州好不好,去杭州工作怎样之类的,这里说说这四年对杭州的感受吧。都是些主观认识,谨慎参考。
在北京念书七年,因为种种“机缘巧合”,最终来了杭州。之前从不曾想过会因为工作来杭州,不过也没有想到这个城市给了我这么多惊喜。
1. 工作在杭州
先说工作,毕竟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这里的。相比北京,杭州的公司是要少很多的,所以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少。一线的互联网公司,主要就是阿里巴巴和网易杭州研究院,不像北京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在北京有办公地点,阿里在北京也有很大的办公地点。很少有人能够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服务的,所以当打算换工作的时候,这就成为一个劣势了,选择较少,机会也较少。不过如果是电子商务的话,杭州的氛围还是很好的,我所知道的很多人/公司都在做围绕此创业(例如我不喜欢,但是很看好的蘑菇街)。
当然,杭州工作机会少,这是相对而言,如果不跟北上广深,杭州的工作环境应该也算是非常好的。
2. 生活在杭州
在生活方面,如果再跟北京比的话,杭州是分分钟就秒杀了北京。杭州城区不算大,周末如果朋友想聚会的话,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的车程,打个牌、吃个饭什么的非常方便。记得刚到杭州那会儿,每隔周五晚上都是有小赌怡情的牌局,现在一个个都结婚生小孩了,聚会的时间少了很多。以前在北京,同学聚会还是比较麻烦的,东西三环就很远了,更别说石景山了,所以北京的同学聚会貌似也基本上跟我去北京出差的频率差不太多,所以总能赶上。杭州周末聚会有更多的选择,可以去龙井/梅家坞/青之坞,环境都非常好,而且离城西也非常近,七八个好友玩个三国杀、吃个饭、爬个山都很惬意。
如果你喜欢运动,杭州也不会让你失望。西湖几乎四面环山,山不是很高,不过很长,适合周末慢慢爬。登山的路线也有很多,春秋季都很漂亮,很多杭州久住的人都喜欢爬山。 (more…)
-
还有五天过年
·
最近博客都很枯燥,总写些不着边际的技术文章,虽然自己不觉得,不过还是枯燥之极。生活枯燥了吗?没有。大概是忙了,心理牵挂多了。今年是2月9号过年,去年好像是1月几号,为什么不同的年份农历年和公历年差这么多?是啊,为什么?好吧,本文就八卦一下这个吧。
本文尝试说明白:什么是农历?农历一年到底有多长?
1. 公历年
这个相对简单。地球有公转,即绕太阳转,绕太阳一周,就是我们说的一年,也叫回归年或者太阳年。准确的说是365.2421990741天(参考),所以一般一年就是365天。
但如果就按照365天过,每隔4年,我们的”一年”就会与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差约一天(4*0.2421990741),所以就有”闰年”的概念,即每隔四年我们就让2月多一天,也就是全年是366天。借此保障我们的”一年”能够准确的描述地球的公转。但如果更精确的计算,你还会发现,每四年一个闰年还会有问题,因为4*0.2421990741并不是完整的一天的,比一天少了0.0312037036天。
所以如果按照上面计算,每四年我们的”一年”就比地球公转周期多0.0312037036天。那么每隔100年,也就相差0.78(0.0312037036*25)天。于是,我们又规定,每隔100年,即使被四整除,也不闰年了。是的,还没完!!要是按照这样算,每过100年我们的”一年”仍然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差0.22天,于是我们又规定,每隔400年我们还是在闰一次。所以每隔400年,我们的”一年”与又比地球公转周期多了0.12天,是的,没玩了…各个科学界的大佬们也觉得,后面的事情不要再操心了。按照这样的计算要再过3200年,我们的”一年”才比地球的公转周期多整整一天,后面的事情让子孙后代操心吧…
总结一下,公历年正常是365天一年,闰年是366天。如果能被4整数,但不能被100整除是闰年,除此,如果恰好被400整除也是闰年。
2 农历年
农历年是根据月球绕地球会合周期来计算的,每十二个月盈月亏为一个农历年;但是,农历年又尝试通过闰月的方式去近似回归年,正是这个”近似”的粒度(按月)很粗,所以,让每年的春节日期与公历相差很多。
2.1 农历月
开始介绍农历年前,我们先看看农历月。农历月是精确的按照月亮的盈亏(望朔)来制定的。这与回归年没有什么关系。月亮绕地球的会和周期(从地球的角度观察到的天球上原来的位置所需要的时间)是29.530589天。所以农历月就是29天或者30天,至于哪个月30天,那个月29天,这依赖于精确的天文观察,规定是:”月初必须是朔日”,实际中连续大月或者小月的情况很多。
所以农历八月十五太阳总是圆的。公历就没有哪天说月亮就一定是圆的。 (more…)
-
迷糊
·
天很暗,不知道是因为很晚了,还是要下大雨。路很窄,间隔铺着一块青石板的那种,走着遇到丁奇、褚霸,嘟囔了几句,不得要领,就回家了。到家里,准备坐下,发现房间被大米给淹了,于是拼命把大米拔开,找出椅子。门是关好的,努力拂开米粒的时候,抬头无意间发现有人隔着门上面的小玻璃窗朝里面窥,脸上露出着诡异的笑,仔细看,好像是武藏同学…
然后,就醒了…
梦倒没什么,不过后面的事情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。
醒得时候大概四、五点,窗外正黑,人还很迷糊,感觉膀胱肿胀,于是迷迷糊糊起身去厕所。迷糊中穿好拖鞋,迷糊中尝试去摸索房门,大跨一步,怎么还没摸到门,心里嘀咕,再走一步,怎么还没有摸到房门!下意识,摸着墙继续向前走,继续摸索,怎么可能!还是没有房门!!
这时候心理已经感觉哪里不对了,有些慌,但是脑子还是很迟钝。这才想起睁开眼看看。睁开眼,前面一片漆黑(黎明前那种),再回头环顾四周,吓得我一身冷汗!!竟然不在自己的房间里!!这是哪儿? (more…)